对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相关问题,联合国大会上各成员国之间激烈交锋,最终的结果是190:1,中美英法等几个大国投票赞成,但俄罗斯提出反对,致使相关成果文件未能通过。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6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闭幕会议召开。由于各国对成果文件草案无法达成一致,会议推迟并就成果文件草案进行磋商。在推迟4小时后,大会主席古斯塔沃·兹洛维宁宣布,由于一个成员国对草案提出异议,因此实质成果文件无法通过。

据了解,《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成果文件需要191个成员国达成共识才能通过。外媒消息称,导致这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成果性文件流产的关键因素,在于俄罗斯。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执意要在此次审议大会的成果性文件中,加入“确保乌克兰当局能掌控包括扎波罗热核电厂等设施至关重要”的条文,但是现在这座核电站,实际上已被俄罗斯军队控制。如果在一个联合国关于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中,把这条明确地写出来,那么就等于联合国从法律层面做出了要求,让俄罗斯把这座核电厂还给乌克兰,这显然是俄罗斯所不能接受的。

对于西方媒体将责任甩给俄罗斯的做法,俄联邦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副代表别洛乌索夫8月27日直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未能通过成果性文件,乌克兰及其西方监护人要为此承担责任。别洛乌索夫表示,俄代表团认为,文件审议期传统上为五年,所以应当侧重全球问题,而非将可能于不久的将来调解的具体局势政治化。

别洛乌索夫还补充指出,“最现实和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些代表团参加会议是为不惜代价推动自己的政治方针。它们宣称的对加强核不扩散机制的关注只不过是幌子。它们在竭尽所能推进自己的优先事项的同时,把对其他代表团重要的问题排除在成果性文件之外,事实上,整个会议进行的是一场不对等游戏。这些代表团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占据了特权地位,将其他国家置于受歧视的地位。这种情况是不可接受的”。

对于此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未能达成成果文件一事,中国裁军事务大使李松在发言中表示,今天的局面再次证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机制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中方赞同大会主席提出的关于后续审议进程的相关安排,同时中方也对大会最终未能达成最后文件深表遗憾。同时,李松强调,中方将同所有缔约国一道,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条约服务和平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最后修改日期: 2022年9月27日

作者